TCP连接浅谈

关于TCP连接

TCP的连接问题一直是前端不可避免的问题,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有必要对这个知识点进行总结。


TCP是什么?

众所周知,TCP/IP是最最常见的网络型协议,而TCP在这个协议里面担任的角色便是用于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。当应用程序希望通过 TCP 与另一个应用程序通信时,它会发送一个通信请求。这个请求必须被送到一个确切的地址。在双方“握手”之后,TCP 将在两个应用程序之间建立一个全双工 (full-duplex) 的通信。这个全双工的通信将占用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线路,直到它被一方或双方关闭为止。UDP 和 TCP 很相似,但是更简单,同时可靠性低于 TCP。

(TCP/IP 意味着 TCP 和 IP 在一起协同工作。TCP 负责应用软件(比如你的浏览器)和网络软件之间的通信。IP 负责计算机之间的通信。TCP 负责将数据分割并装入 IP 包,然后在它们到达的时候重新组合它们。IP 负责将包发送至接受者。)

而TCP又是怎样用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去建立连接和断开连接的呢?


一、TCP三次握手

所谓三次握手(Three-Way Handshake)即建立TCP连接,就是指建立一个TCP连接时,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总共发送3个包以确认连接的建立。在socket编程中,这一过程由客户端执行connect来触发,整个流程如下图所示:

(C:客户端,S:服务端)

  • 第一次握手:C发起TCP连接请求,首先将SYN=1,并且产生一个随机值seq=J,将这个数据包发送给S,随后C进入SYN_SENT状态,等待Server确认。
  • 第二次握手:当S收到C发来的数据包,知道了C端是希望请求连接的,为了响应这次的连接请求,S端会将SYN=1,ACK=1,ack=J+1,为了标识连接的唯一性,也产生了一个随机值k等于seq。进入SYN_RVCD状态。
  • 第三次握手:当C端收到S端发送过来的数据包后,先检查ack是否等于J+1,Ack是否等于1,如果是则代表S端已经确认了上次的连接请求,然后将ACK=1,ack=K+1,发送给S端,S端检查这两个值无误后,C和S同时变为ESTABLISHED状态,连接建立。

三次握手的过程大概就是如此,但是三次握手真的需要三次吗?为什么两次握手不能完成,一定要设计成三次呢?

假设只有一次握手:

当C端发送TCP连接请求之后,马上开始发送数据,这显然是不可行的,因为C端都不知道S端有没有正确接收到请求。

假设只有两次握手:

当S端发送完确认信息之后,客户端马上开始发送数据,但是因为网络阻塞数据迟迟没有到达服务端,因为客户端是有超时自动关闭连接的功能的,所以一段时间之后,客户端因为没有收到服务端的应答而主动关闭了这次连接。但是如果数据在一段时间之后到达了服务端,服务端正常做出了响应之后,便开始了无限期的等待,这样实际上十分浪费资源的。

一句话总结就是:

为了保证服务端能收接受到客户端的信息 并能做出正确的应答而进行前两次(第一次和第二次)握手,为了保证客户端能够接收到服务端的信息 并能做出正确的应答而进行后两次(第二次和第三次)握手。


二、TCP的四次挥手

所谓四次挥手,即关闭TCP连接的过程中,客户端和服务端发生的四次交互过程:

(C:客户端,S:服务端)

  • 第一次挥手:Client发送一个FIN,用来关闭Client到Server的数据传送,Client进入FIN_WAIT_1状态。

  • 第二次挥手:Server收到FIN后,发送一个ACK给Client,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+1(与SYN相同,一个FIN占用一个序号),Server进入CLOSE_WAIT状态。

  • 第三次挥手:Server发送一个FIN,用来关闭Server到Client的数据传送,Server进入LAST_ACK状态。

  • 第四次挥手:Client收到FIN后,Client进入TIME_WAIT状态,接着发送一个ACK给Server,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+1,Server进入CLOSED状态,完成四次挥手。

为什么建立连接是三次握手,而关闭连接却是四次挥手呢?

这是因为服务端在LISTEN状态下,收到建立连接请求的SYN报文后,把ACK和SYN放在一个报文里发送给客户端。而关闭连接时,当收到对方的FIN报文时,仅仅表示对方不再发送数据了但是还能接收数据,己方也未必全部数据都发送给对方了,所以己方可以立即close,也可以发送一些数据给对方后,再发送FIN报文给对方来表示同意现在关闭连接,因此,己方ACK和FIN一般都会分开发送。